材料1   现在,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多点突破,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供求均衡,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admin2022-09-16  13

问题 材料1
  现在,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多点突破,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供求均衡,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但是,只有准确把握时机促成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和飞跃。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事实表明,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抓住时机,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现在经济总量已达到80万亿元。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把主要着力点转向质的提升正当其时,在质的大幅提升中才能实现量的有效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体现,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要看到,在我国这样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我们还必须跨越两大关口。第一个关口就是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特别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第二个关口就是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也就是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这两大关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十九大报告的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握工作主线、把握基本路径、把握着力点、把握制度保障,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我们就一定能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3日)
  材料2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8年1月30日下午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全党一定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选项

答案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4SG4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