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材料二 下
阅读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材料二 下
admin
2019-05-17
82
问题
阅读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材料二 下面为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部分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
选项
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能在地图上指出其位置、范围。 ②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地图,提高读图和析图能力,初步掌握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教学过程要点: 一、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我国风光,感受我国疆域的辽阔和自然景观的丰富性。 【教师引导】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应该如何划分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媒体导入,形象直观,能够给学生以视听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地理区域的含义和特征 【教师】用PPT展示不同区域的名称和景观图片,并提问: 1.什么是地理区域? 2.地理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可把我国划分成哪些区域?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空间,内部特征具有一致性,类型多样。根据气候特征,可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根据地形,可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形区;根据农业生产差异,可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农业区。 【教师总结】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划分目的的不同,所用的指标也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区域的主要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明确、有的模糊);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而区域间具有差异性;具有开放性等。 【过渡】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地形区、农业区、工业区、经济区、文化区等。如果综合以上划分标准,可以将我国划分成哪几个不同的地理区域? (二)四大区域 【探究活动1】教师提出探究主题:区域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往往对区域划分起决定性作用。我国疆域如此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倘若要对我国进行区域划分,你认为怎样划分更合理呢?请说明理由。(提示:关注重要地理分界线)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本组代表在班级交流,并将本小组的划分办法进行展示。 列举学生的划分办法如下: ①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将我国划分成东南和西北两部分。 ②以三级阶梯的界线将我国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部分。 ③沿青藏高原的边缘,将青藏高原单独划分出来。 ④东部地区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线,将我国分成南方和北方两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将各种划分方案中大多数同学赞同的分界线进行调整,展示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引导总结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界线。 【设计意图】探究活动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发现、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2】学生分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个大组。各组讨论本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和人文特色,并以“小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 【教师】展示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图文资料,并让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关于我国的地理知识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选一名代表作为“小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本区域的地理特征。 【教师总结】在PPT上展示各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色。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安排角色扮演的方式,靠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搜集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资料。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能够让学生理清思路,系统地把握知识。课下搜集资料能够锻炼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3JD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图1中将四种生物分成了a、b、c三类,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教学中,为了达成“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采用下列哪种板书类型?()
一个32P标记的含100个碱基对的DNA双链片段,其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为了了解化学教学过程进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实的小测验,当堂达标检测以及课堂提问等属于()。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部分内容内容标准: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认识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金属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一次习题课的教学摘录。[任务驱动]出示任务:如何由石灰石制取颗粒细而纯的碳酸钙牙膏摩擦剂?(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形成方案)[交流评价]教师巡视并选取四个典型实验方案,让各小组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方案1:
案例: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片段。[提出问题1]展示水分子示意图,引出问题:你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图片里的意思吗?[建立概念1]通过对图片表示意义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化学式的概念,让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上的内容,
“已知用金属钠制取氧化钠.可有多种方法:①4Na+O2=2O②4Na+CO2=2O+C③2NaNO2+6Na=4O+N2↑,最好的是哪一种方法?原因是什么?”该问题的类型属于()。
随机试题
后前位胸片上,有关心脏大血管投影下列哪些项正确
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如果试件的试验结果表明28天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规定强度时,监理工程师就可认为承包人该段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合格。()
JK触发器及其输入信号波形如图7-64所示,那么,在t=t0和t=t1时刻,输出Q分别为()。
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的典型症状不包括()。
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你是森林公安,在巡逻时发现有人偷盗树木,而偷盗的人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怎么处理?
舌后部、鼻咽部扁桃体及鼻根部恶性肿瘤最早侵及的颈淋巴结是()。
下列矩阵中正定的是
落在平静水面的石头,产生同心波纹,若最外一圈波半径的增大率总是6米/秒,问在2秒末扰动水面面积的增大率为__________米2/秒.
日本の家は、靴を________上がってはいけないよ。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