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与“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相关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为“实验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与“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相关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为“实验
admin
2021-03-27
50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与“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相关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为“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小车置于水平木板上,通过滑轮与槽码相连。小车可以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图4.2-1)。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通过改变槽码的个数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小车所受的拉力可认为与槽码所受的重力相等。测得不同拉力下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拉力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保持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变,通过在小车上增加重物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得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这个拉力下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
任务: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
选项
答案
教学设计如下: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能准确描述牛顿第二定律,掌握用数学表达式体现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的物理观念。 2.通过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实验,学会控制变量法;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用列表法及图像法分析、处理数据;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 3.经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过程,归纳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4.在探究过程中,了解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方法,感受物理学在认识自然上的深刻性,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2.教学难点 对平衡摩擦力的理解,对于实验中需要小车质量远大于物体质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提出问题: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会怎样运动?根据这一提问导入本节课课题。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导入,回顾加速度的概念,提出问题: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实例: ①小汽车加速到100km/h需要十几秒,而大货车却要慢得多。 ②赛车与小汽车质量相差不大,但赛车因为有更强大的发动机,所以能在5s左右就能加速到100km/h。 通过分析这两个例子得出猜想。 猜想一:加速度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猜想二:加速度与物体受力有关,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3,设计实验,制订计划 学生根据猜想,讨论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才能证实自己的猜想,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如何确定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①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再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②数据分析: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力F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描点绘图,进行分析。 (2)如何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①基本思路: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②数据分析:可以从简单的先入手,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质量1/m为横坐标,描点绘图,观察是否为过原点直线。 (3)如何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①如果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直线运动,可用刻度尺测位移,用秒表测时间,由公式a=2x/t
2
求出加速度。 ②可以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 (4)怎样测量物体所受恒力? 恒力F可以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所以可以将放在平面上的小车受到的拉力当作合外力,因为存在摩擦力,所以要倾斜平面平衡摩擦力。 根据引导完成以上问题,确定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 通过猜想提问等,学生具有探究意识。 教师安排学生根据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巡回指导。 学生完成实验、收集数据。 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数据,回答上述问题并总结。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分析:实验中我们是用所挂槽码质量代替小车所受拉力,这样会引起怎样的误差?应该如何减小这种误差?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整理实验思路,巩固课堂知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 1.战斗机在作战前为什么要卸载副油箱? 2.为什么大货车不能超载? 【设计意图】 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四、板书设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二、探究实验 1.控制变量法 2.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三、实验结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2f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生命科学史素材中,不适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被用来学习“假说一演绎法”的是()。
图5是某雌性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如图2,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如下图。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B中①~⑥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C中①②③表示上述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变化。分析回答:(1)图A中,曲线b表示______。(2)从1
在进行“细胞膜的结构”教学时,下列哪种教学方式更切合些?()
图8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3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
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与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有关米非司酮抗早孕的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摄取、转化胆红素的机理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关于被害人在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由()。
某一单位内(如学校)的一个计算机网络属于()。
对于中止犯,()。
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下列不属于打开或关闭数据表对象的命令是______。
ThecoreofGreece’stroublesistoomuchspending,toolittletax-collectingandbook-cooking.SpainandIrelandareintroubl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