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自考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admin
2021-06-07
27
问题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选项
答案
(1)情景交融,心目相取。 对于抒情性作品的创作来说,心中之情与眼中之景的相互融会乃是最基本的特征,对此中国古代诗人和诗评家有过极为精辟的见解。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就是讲自然景物对人的情感的触发以及诗歌创作中情与景的交融。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的论述更为精辟,他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就将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之间“双向建构”的关系十分准确地揭示了出来。由此可知,抒情性作品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主体的内在情感与那些能够显示这种情感的外在景物相契合的过程,或者说是主体情感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过程。对于叙述作品而言,创作主体的情感同样要投注于创作客体之中,作家所写的任何人物和事件都是经过他的情感浸润过的,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有些作家尽量追求客观性效果,看上去他仿佛置身于作品世界之外,实际上其中依然包含着他的情感态度。 (2)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 叙事性作品的创作也同样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①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并非超然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人,他的思想意识、情感体验都是在与特定对象的意向性关系中产生出来的。换言之,作家的主体性是受到客体的影响与制约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客体所给予的。在自然科学中,主体是人,具有认知能力,客体是物,对人来说完全是外在的客观存在,所以科学研究的过程基本上是主体向客体的无限趋近。这里没有明显的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客体是作为人所构成的社会。所以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由于社会的整体性、渗透性,作为创作主体的人与作为创作客体的人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里意识与自我意识并没有截然的分界,创作主体对对象的描写常常也就是对自身的描写,所以创作过程就更能显出双向建构的特征。 ②客体又并不等于客观存在。所谓“客体”是指成为“主体”之对象的那部分客观存在,而“客观存在”则指一切人以外的事物。实际上,成为“客体”的客观存在已经不同于那些没有成为客体的客观存在了:它是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是被主体所把握的社会生活现象,因而带上了明显的主体的印记。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文学创作既不是作家的任意而为,又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改造的过程,这就是所谓“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2XMx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文学概论题库文史类分类
0
文学概论
文史类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人在长期艺术审美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具有东方特色的审美观念,其中主要有哪些?
我国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
在文化史上,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作是
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
墨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是()
简述礼与俗的区别。
我国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席勒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并区分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基本创作方法
随机试题
患者,女,51岁。左腮腺鸡蛋大小肿块5年。肿块生长缓慢,无明显不适,但近2个月来肿块生长变快。并伴轻度疼痛,无发热。检查:肿块位于下极。6cm×5cm大小,结节状,质地偏硬,局部囊性变,活动度差,面神经颊支轻微瘫痪,腮腺导管口不红肿,分泌清亮。该肿块首先应
A.清热泻火B.滋阴润燥C.消肿排脓D.收敛生肌E.消肿生肌生石膏长于()。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应如何配筋?
在会计核算软件中,出纳管理功能通常包括()。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表明()。
在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与类型中,以“别人也这么于”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属于()。
()是根据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隶属关系划分的类型。
明察即督察人员在公开其督察身份的情况下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扶贫基金
Theindustrialrevolution(modify)______thewholestructureofEnglishsociety.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