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为什么说法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简述为什么说法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admin
2021-01-18
78
问题
简述为什么说法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选项
答案
马克思的这句话表达了经济基础对法的决定作用。 (1)经济基础对法的决定作用 ①法律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出对法律的需要时,作为特殊社会规范的法律便应运而生。一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以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法律的本质和特征。一般而言,法律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从而在政治上也占统治地位的掌控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共同意志的反映。 ②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必然反映到上层建筑,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经济基础的根本变革,或早或迟要引起全部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这是一条确定无疑的历史规律。因此,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法律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法律随着经济基础的根本变革而发生本质的变化,还表现在,当经济基础发生局部变化时,也会引起法律的相应变化。 任何掌控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都不可能离开其经济基础而随心所欲地制定或认可法律。作为掌控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意志表现,法律必然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必须正确反映经济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2)其他因素对法的作用 在分析法律的决定性因素时,不能也不应该忽略经济条件以外的其他诸因素,即政治、思想、宗教、道德、文化、历史传统、民族、科技等因素。如果忽略或舍弃这些因素的作用,那就无法解释法律制度之间有时会出现相当大的差异。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1YW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唐律疏议》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是所谓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原则。这句话实际上是有关刑罚适用的总则性规定。具体说来就是刑罚适用上的“类推原则”。其含义为:对法无明文规定的犯罪,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
2013年3月,某省会城市人民政府拟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章。该《办法》规定:“凡上一年度本市前100名纳税民营企业的企业主,其子女参加高中入学考试,总成绩可加20分。”该《办法》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过程中引
材料:德国人米斯特今年某日持所购京剧票去北京H剧院观看京剧“空城计”,不料该剧几位主演在外地演出未能按时归来,剧院临时把时间作了调整,在演出当日播放了另外一场话剧。米斯特以该剧院违约为由向该区法院提起诉讼。问题:米斯特与该剧院有几种法律关系。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论述广义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法律制裁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法的分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移动支付逐渐普及,但由于相关法律尚不健全,导致实践中行业管理乱象和支付纠纷频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马克思说过: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其实,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
某市下辖A、B、C三个县,其中,A县为了大力发展科技,请市政府选派1名博士来挂职担任科技副县长。有人提出,副县长应通过人大选举。市长答复:县长需要通过选举产生,而副县长可以由上级委派。B县刚被确定为民族自治县,为了体现民族特色,市长指示:根据《民族区域自治
随机试题
不属于APTT试验需要添加的物质是
大柴胡汤中,柴胡、黄芩相配,功可大柴胡汤中,芍药、大黄相配,功可
A.失荣B.肉瘤C.石瘿D.肾岩翻花E.肉瘿甲状腺肿物表面光滑,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按之不痛,生长缓慢。中医称之为
在图4—75中,圆轮的惯性力系向轮心C点简化时,其主矢FI和主矩MC的数值分别为()。
背景某承包商于某年承包某工程项目施工,与业主签订的承包合同的部分内容有:(1)工程合同价2000万元,工程价款采用调值公式动态结算。该工程的人工费占工程价款的35%,材料费占50%,不调值费用占15%。具体的调值公式为:P=P。X(0.15+0.35
下列岛滩按面积大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创作出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历史人物是()。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要求作答。2.本试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
材料一1949年3月23日下午,西柏坡阳光明媚,毛泽东同志从住了10个月的小院里走出来,正好碰到迎上来的周恩来同志。他望着远处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答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坚定地说:
柏拉图最终的培养目标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