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内容: 可供选择的情景素材:温室效应 材料2某教科书“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内容中设计了如下实验: 要求: (1)分别写出上述三步实验操作所能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内容: 可供选择的情景素材:温室效应 材料2某教科书“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内容中设计了如下实验: 要求: (1)分别写出上述三步实验操作所能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
admin
2018-05-30
51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内容:
可供选择的情景素材:温室效应
材料2某教科书“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内容中设计了如下实验:
要求:
(1)分别写出上述三步实验操作所能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推论。
(2)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有关二氧化碳可能已有的经验有哪些?
(3)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教学片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选项
答案
(1)操作l的实验现象:塑料瓶向内凹陷。得出的推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操作2的实验现象:溶液变红。得出的推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性物质。 操作3的实验现象:溶液红色褪去,变回紫色。得出的推论:生成的这种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以溶于水,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知道了二氧化碳既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易分解,并能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逐步提高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和讲授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展示一瓶可乐,请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可乐中含有哪种气体?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把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称为碳酸饮料,这里其实涉及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具体是哪一条性质呢?这节课来一起探究下。 环节二: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描述、分析。 【学生交流】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紧瓶塞后,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这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 【教师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接下来继续进行第二个实验。 【探究实验】取刚刚所得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之后向试管中滴加两滴紫色浓石蕊溶液,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紫色石蕊溶液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了一种酸性物质。 【教师引导】继续加热试管,观察实验现象,推断这种酸性物质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溶液红色褪去,变回石蕊溶液的紫色,可推断出这种酸性物质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教师讲解】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化学式为H
2
CO
3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CO
2
+H
2
O=H
2
CO
3
;H
2
CO
3
=H
2
O+CO
2
↑。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思考为什么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叫碳酸型饮料?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内容谈收获。 【作业】课后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利用到二氧化碳性质的生活实例并简述其原理,比如干冰制冷、光合作用等。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08P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课程名称】梨园风采——《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学唱与表演《夫妻双双把家还》【主要目标】1.能理解感受黄梅戏的旋律特点和情
案例:在欣赏课时,李老师一进教室就开始播放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并邀请学生聆听,准备在聆听结束后提出关于青海民歌特点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而在播放歌曲时,有一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突然说道:“老师这首歌曲好难听啊,我想听流行歌曲。”这时候许多学生都附
老师带领学生学习《雪绒花》这一课,在课程快结束时,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根据歌曲内容以及创作背景,编排一个音乐剧,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中。编排音乐剧属于什么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领域提出7—9年级学生“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图中谱例中的旋律片段采用了()的创作手法。
请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我和我的祖国》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3)针对(2
格什温是20世纪最富有美国特色的一位作曲家,他将美国爵士乐的音乐素材与古典作曲技法熔于一炉,代表作品()以爵士乐为特点,为爵士乐走向世界舞台起了积极作用。
我国现代歌剧《伤逝》是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1982年首演于北京。此作品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创作的。
随机试题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
A.红色斑丘疹,退疹后有细小脱屑及色素沉着B.斑丘疹,退疹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C.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D.皮疹向心性分布:红斑疹、丘疹、疱疹混合E.红色斑丘疹,颈与躯干部多见猩红热的皮疹特点是
患者,女,26岁。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3年,给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治疗后病情控制,处于缓解期,平素患者需要注意避免的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因素不包括
下列经济业务或事项,不正确的表述是()。
洋务运动以后,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宇宙中许多物体都能发出霍金辐射,霍金辐射比预想的更普遍,因此可以通过研究霍金辐射来了解黑洞寿终时刻的情形。根据这段话,我们知道()。
世界上的生物正以每月一种的速度消失,按照此速度,大约400年以后世界上将有五分之四的生物消失。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
在Excel2003中,当工作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图表中对应项的数据不会自动变化。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l.docx,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件名Wordl.docx保存文档。设置正文各段落(“为规范……容身之地。”:左右各缩进2字符、行距为20磅、段前间距0.5行;设置正文第一段(“为规范……重大障碍。”).首字下沉2
Themayordeclaresthatthegovernmentwillsoon__________(实施婚姻法).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