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31.阅读关于“区域经济联系”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区域经济联系"中“南水北调”的部分内容。
31.阅读关于“区域经济联系”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区域经济联系"中“南水北调”的部分内容。
admin
2019-08-09
56
问题
31.阅读关于“区域经济联系”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区域经济联系"中“南水北调”的部分内容。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因此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规划建设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到2050年总调水规模达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要求:
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
选项
答案
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的对比表格和我国的降水量分布图,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进行总结: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 【教师引导】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北方缺水的问题呢? 【学生回答】进行调水,将南方的水调到北方。 【设计意图】图表资料的使用,能够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利用此环节得出的结论可以自然地导入南水北调的新课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南水北调三线工程方案 【学生活动】讨论南水北调的方案,包括水源地、引水线路等。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南水北调三线工程方案图。 【问题】我国南水北调东、中、西3个方案的优缺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相互讨论,完成以下表格(可略)。 【教师活动】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并指导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展示讨论结果,相互交流评价并完善结论。 [*]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图、分组讨论,学会读图分析、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培养读图、分析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2.南水北调的影响 【合作探究】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会产生哪些影响? 【教师活动】在适当时机展示相关资料,并提示学生应该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考虑。 【学生活动】结合资料分组合作探究,之后展示探究结果。 【总结归纳】师生共同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 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但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因此,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调水原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了解南水北调的影响,利于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环节三:知识扩展(可略) 【教师提问】南水北调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不能)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措施?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展示讨论结果。 其他措施:①兴修水库;②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③发展节水农业;④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⑤淡化海水;⑥工业生产中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⑦提高水价;⑧保护生态环境等。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扩展,让学生认识到南水北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其他措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填图练习,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教师结束语】(展示相关图片)南水北调工程贯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同时,南水北调的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和污水治理等问题,也是一项生态工程。南水北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受水区的人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水资源,感谢水源区的人民,感谢在南水北调中做出贡献的人们。(可略) 作业:搜集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其他案例并按照本课思路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升华情感,同时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08D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某教师在进行《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这节课讲解之前,留下校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金属材料的地方,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时,先由学生列举金属材料应用的实例,通过校外活动,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应处于()。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的材料。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乙醇”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
一位化学教师要配制一份Cu2+溶液,他发现实验室中有两种铜盐,其中硫酸铜是蓝色,而氯化铜为绿色。于是他产生疑问:既然都是Cu2+,两者的颜色为何不同呢?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请你提出猜想,为何两种铜盐的颜色不同。
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工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也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回答
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2Cu+H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化学教师经常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表达、分析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的转移,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2Cu+H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案例:下面是某位教师在讲授“大气压强的存在”的教学片断。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气体内部有压强吗?我们来看一些实验现象。将硬纸片放在装满水的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让学生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
随机试题
特发性气胸的发生机制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其关键是要抓住:()
复核转账凭证的第0003号凭证,复核收款凭证的第0004号凭证。
某公司为居民企业,2009年度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与利润总额相等,均为10万元,其中产品销售收入5000万元,业务招待费26.5万元。假设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2009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万元。
下列情形中,不能作为坏账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是()。
教师在大班幼儿已有的超市购物的经验基础上,组织开展一次社会活动“逛超市”引导幼儿学会理性消费,按需消费。此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从()入手。
目的在于识别或记住事实资料,使之再认和再现,不求理解,机械模仿,教学中以教师得出的结论为主,反复训练学生记忆功能的教学被认为是()教学。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是指整个中央一级的国家机关,而现在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是指()。
当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往往习惯凭借自己政治、经济的优势去否定别的国家自身文化的优势,强求文化同一,而一些民族国家出于经济政治的弱势对自身文化也丧失了起码的自信,乃至自惭形秽。其实,“不同”“多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Youshouldspendabout20minutesonQuestions27-40,whicharebasedonReadingPassage3below.WhatDo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