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admin
2019-07-11
57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材料二:
课文摘录: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自《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今世界的航海业相当发达,你们知道人们进行远洋航行的原因是什么吗? 学生们给出自己的回答。 教师:同学们列举的内容都不错。如果我说500多年前有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简易帆船,到一个传说中的地方寻找黄金,不知大家信不信?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本课的内容,来验证这个传说。(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开辟新航路”)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油画《西欧商人清点钱币》。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油画中的内容,帮老师分析一下画家要表达的意图。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予以阐述。 教师:大家观察得很细致。整幅画突出男女主人公,而二者又将目光聚集在桌面上的金币。画家想通过这幅画反映当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给人们造成一种普遍的心态——对金钱的崇拜。在这种心态下,西欧商人渴望通过与东方进行贸易获得财富。然而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陆路贸易,于是西欧商人将目光转向辽阔的海洋。所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如下: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寻金热;②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影响东西方陆路商道的通畅。既然具有开辟新航路的意愿,当时的西欧又具备哪些条件呢?下面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结合教材内容和老师准备的PPT课件,请两组同学分别在组内研究一下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都有哪些。 两组学生经过讨论选出代表阐述组内的讨论意见,教师予以点评并总结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 1.主观条件:①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②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③14世纪后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客观条件:①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②地理知识的拓展使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二)新航路的开辟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内容,5分钟后老师会随机请出四位同学来补充PPT表格中缺乏的内容。5分钟后,教师找出学习程度不同的4位学生填充表格内容。 (三)走向联合的世界 1.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统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性进步。这些事件被统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对地球科学的进步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范围市场的形成意味着国际交换具有了普遍性。各个国家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和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相协调,形成普遍的世界交往,这样作为流通过程要素的狭义世界市场把各个国家联结为世界范围内统一的经济整体,这就是广义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是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3.商业革命: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推动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进程。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三、巩固提升 教师:欧洲各国忙于探索新大陆的同时,我国在同一历史时期也在进行伟大的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试着比较这两大航海壮举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系统学习,我们知道了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四位航海家的航行历程及航路开辟对世界造成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当时欧洲国家对向外发展的渴望和积极探索,感受到四位杰出航海家的勇气与坚持,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人类近代文明的进程提供了重要动力。由此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都应保持对外开放的心态,不断吸取外来文明的积极成就发展自己。 【设计意图】简要回顾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教师适当总结,巩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五、布置作业 结合学习内容与其他材料,谈谈自己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形成不少于300字的小论文。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内容。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RYx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无法让学生真正测出物体的像的大小,所以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替代像,从而验证物体与像的大小相同。问题:在该实验中,运用了怎样的物理实验方法?
a是地球赤道上一幢建筑,b是在赤道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距地面9.6×106m的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某一时刻b、c刚好位于a的正上方(如图所示),经48h,a、b、c的大致位置是下列选项中的(取地球半径R=6.4×106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内容标准为: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材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探究凸透镜成
案例: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电功率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某学生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如下:题目:图示为一种电饭锅的电路图,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饭锅处于正常加热煮饭状态,只闭合开关S1时,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已知R2的阻值为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M、N为传播方向上的两点,在t=0时M点位于平衡位置,且运动方向向上,N点位于平衡位置上方的最大位移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波长为λ,k=0,1,2,3,…)()。
物理教学演示技能的功能有哪些?
下面是某学生对一道习题的解答。题目:如图10所示,在y轴上关于O点对称的A、B两点有等量同种点电荷+Q,在x轴上C点有点电荷-Q,且CO=OD,∠ADO=60°。试求D点的电场强度是多大?解:设CD=r,则AD=BD=r。A点处的点电荷在D点处的电
下图为氢原子能级图,如果有大量处在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则能辐射出几种频率不同的光及发出波长最短的光的能级跃迁是()。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关于“分子动理论”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下题。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随机试题
测试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幅值与相位的变化,可以得到它的频率响应,条件是()。
眼外肌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外斜视,眼球向上、向下运动受限,并出现复视,可能是动眼神经受损。()
属于酶类肿瘤标志物的是
人乳喂养儿患佝偻病较人工喂养儿发病率低的原因是人乳中
李大民(男)与张小丽(女)于2008年登记结婚。2009年张小丽由于做生意亏损、夫妻感情恶化等原因,患精神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2010年6月,李大民向某市河海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与张小丽离婚。张小丽的母亲马雨霞作为张小丽的法定代理人参加了诉讼。请
逻辑函数的化简结果是()。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在教授学生练习广播体操或跳远的腾空挺身等动作时,可以采用表象训练的方法。下列关于表象训练的顺序描述正确的是()。
我国的政府预算由()组成。
(1)求函数f(x)=的表达式,x≥0;(2)讨论函数f(x)的连续性.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