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下列关于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min
2013-11-19
72
问题
下列关于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证据之所以具有证明力,是因为证据的关联性
B、说明某人有暴力倾向的材料对证明其实施了故意伤害行为的犯罪事实具有关联性
C、在我国,以饥饿、不让睡觉的手段逼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D、我国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予以排除的理由是这些证据不具有客观性
答案
A
解析
证据之所以具有证明力,是因为证据的关联性,而不是因为证据的客观性。具有客观性的事实材料如果与案件没有关联性,也没有证明力,故A项正确。证据理论一般认为,某个人的特定品格在证明该人在特定条件下实施了与此品格相一致的行为上,不具有关联性,故B项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一般认为,这里的“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应当包括饥饿、不让睡觉等肉体痛苦的方法。C项认为用这种方式取得的供述可以作为定案根据是错误的。我国排除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的理由不是因为这些证据不具有客观性,而是不具有合法性,因为非法取得的证据也可能是真实的,但即使是真实的,也应当予以排除。所以D项错误。故本题选A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CdC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甲的汽车被盗,第二日,甲发现乙开的是自己的汽车,遂前去拦车,在询问时,乙突然将车开走,甲追了一段路没有赶上,遂向公安机关陈述了这一事实,要求公安机关追究乙的法律责任。甲这一行为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某企业与企业职工签订集体合同,2005年7月1日企业与工会代表在集体合同上签字盖章,7月3口将集体合同送至劳动行政部门,7月8日劳动行政部门告知企业没有异议,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是:()
单独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情况主要有()。
甲某系H县人民商场职工,因涉嫌盗窃犯罪被H县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H县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刘某的行为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于是决定不起诉。H县人民检察院应当如何宣布和送达不起诉决定书?()
戴某,15岁,因涉嫌抢劫罪被依法提起公诉。甲市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即指定律师宁某作为戴某的辩护人。在开庭审理时,戴某以辩护不力为由当庭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李某,合议庭同意。在重新开庭后,戴某再次拒绝李某为其辩护,合议庭应当如何处理?(
顾某因盗窃有关国家领导人身体健康状况的机密体检材料卖给国外间谍组织,被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期间顾某要求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某手扶拖拉机厂电工张某,自恃技术熟练,在检修电路时,不按规定操作,造成电路着火,使部分设备烧毁,损失4万多元。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坚持公民在法律适用上的一律平等,就必须做到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
随机试题
吸烟对呼吸道结构有哪些影响?
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最优风险证券组合就等于市场组合。( )
心排出量的正常值为【】
患儿,半岁。骤闻异声后,夜里啼哭1个月,每夜发作3~5分钟。其病因是
关于挖掘城市道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外购应税消费品,准许扣除已纳消费税的条件是( )。
根据归因理论,如果一个人把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题。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比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对国内20个制造业行业中820家企业的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加工汇总他们对所在行业的采购和供应等问题的判断结果,得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生产、新订单、主要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
甲的好友乙因犯罪被公安机关追捕,乙逃至甲家说:“公安人员马上就到,该怎么办?”甲说好办,你赶快向我家后面的树林中逃,若公安人员来了我跟他们假装摩擦耽误时间。公安人员丙由于已看见乙逃到了甲家里,正要进门被甲拦住,说家有病人,不许惊扰,丙说执行公务要紧希望理解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