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周起渭,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字渔璜,号桐野,曾参与编修《康熙字典》。周渔璜于康熙三十三年高中进士并被授予官职。翌年,他告假衣锦还乡,春风得意。父老乡亲杀猪宰羊,置酒设宴,并特意请来周起渭的启蒙老师高老先生作陪。……据说,席上高老先生因故给周翰林出了一个上联
周起渭,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字渔璜,号桐野,曾参与编修《康熙字典》。周渔璜于康熙三十三年高中进士并被授予官职。翌年,他告假衣锦还乡,春风得意。父老乡亲杀猪宰羊,置酒设宴,并特意请来周起渭的启蒙老师高老先生作陪。……据说,席上高老先生因故给周翰林出了一个上联
admin
2017-06-29
72
问题
周起渭,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字渔璜,号桐野,曾参与编修《康熙字典》。周渔璜于康熙三十三年高中进士并被授予官职。翌年,他告假衣锦还乡,春风得意。父老乡亲杀猪宰羊,置酒设宴,并特意请来周起渭的启蒙老师高老先生作陪。……据说,席上高老先生因故给周翰林出了一个上联:
“鼻孔子 眼珠子 珠子高过孔子”
周一边恭敬地给高老先生敬酒,一边细声慢气地说出下联:
“眉先生 须后生 后生长于先生”
师徒相视大笑。
此联出句中(按在上半句出现的顺序)的“【71】”谐音【72】时期的思想家【73】,而“【74】”则谐音“【75】”,指【76】思想家【77】。很显然,从事实角度看,眼睛的位置高过鼻子,但从两位历史人物的地位来看却不该如此。所以,可以说句末该用【78】号,表示高老先生心有不悦,可谓含蓄且不失诙谐。对句中(按在最后半句出现的顺序)的“【79】”与“【80】”其实指的是【81】与【82】的关系,一方面的现实是眉毛先于胡须长出来,另一方面的现实是的确经常有【82】超过【81】。
【82】
选项
答案
弟子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ILw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翻译硕士(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翻译硕士(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铁路总公司
李克强说中国已经做好准备和美国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而开发包括核能在内的清洁能源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他补充道,中国政府会助力中美双方开展第三方市场核电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盖茨赞扬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产业取得的成就。他指出,美
数字数据网
文化扶贫计划
市场经济地位
最低生活标准
现在看手机、网络的越来越多,读报的渐渐少了,有人说将来报纸会不会消失?我们当今的社会还是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并存,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人只看网不看报,一种人只看报不会上网,当然还有两种兼顾。年轻人往往只看网络,不读报纸,这和生活工作方式有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科学工作者不应当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由于科学发展,今天大都变成
该教授指出,博士以这样的速度增长,即使保证了质量,也会大材小用或为发达国家培养人才。以前一个教授带两三个博士生,现在一个教授带二十个博士生,每人每天只能指导几分钟,而这些博士将来还要当老师,当博导。除非自学成才,否则博士只能让啥也不是的几斤老太不幸言中:一
随机试题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研究某种数据结构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的_____结构,二是数据的_____结构。后者是实现对数据具体操作的基本前提。
A.大小便功能障碍B.臀部和下肢痛C.直腿抬高试验阳性D.间歇性跛行腰椎椎管狭窄症常表现为
下列属于观察法形式的是()。
在某一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竖向布置时,下列哪项是不必表示的内容?[2006年第75题]
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他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他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指的是()。
根据以下条件,回答以下题目:两家不同企业的甲车和乙车在行驶中发生相撞。甲车车辆损失5000元,车上货物损失10000元,乙车车辆损失4000元,车上货物损失5000元。交通管理部门裁定甲车负主要责任,承担经济损失70%,免赔率15%;乙车负次要责任,承
2016年5月16日,甲公司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乙公司的股票15000股,每股价格为40元(其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2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0.1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60元。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考虑
某电脑公司为了赢得顾客的信赖,扩大市场份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产品质量宣传,进行市场调查,收集顾客反馈信息,增加售后服务网点,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下列属于电脑赋予特性的是()。
评析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以往几个世纪人口的增长并不能证明人口会无限地直线向上增长直到毁灭的地步。相反地,人口统计史料证明人口的增长完全不是一成不变的。若技术革新的成果开始减少,从250到350年前就在西方开通出现的并且目前还在继续的人口迅速增长可能也会放慢。当然,当前的知识革命也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