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香山公司(住所位于甲市A区)与红叶公司(住所位于乙市B区)签订了一份建筑合同,由红叶公司承建香山公司丙市分公司的办公楼(位于丙市C区)。双方同时还约定因履行该建筑合同发生的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可以向甲市A区法院起诉或者向乙市B区法院起诉。办
香山公司(住所位于甲市A区)与红叶公司(住所位于乙市B区)签订了一份建筑合同,由红叶公司承建香山公司丙市分公司的办公楼(位于丙市C区)。双方同时还约定因履行该建筑合同发生的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可以向甲市A区法院起诉或者向乙市B区法院起诉。办
admin
2016-05-05
102
问题
香山公司(住所位于甲市A区)与红叶公司(住所位于乙市B区)签订了一份建筑合同,由红叶公司承建香山公司丙市分公司的办公楼(位于丙市C区)。双方同时还约定因履行该建筑合同发生的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可以向甲市A区法院起诉或者向乙市B区法院起诉。办公楼建成后,因办公区的附属设施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香山公司与红叶公司协商无果,香山公司向法院起诉。诉讼中双方主动申请法院调解,在调解中红叶公司承认工程所用水泥不合要求,因而影响了工程质量,但双方就赔偿无法达成协议。关于本案当事人的确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司考.四川.2008.3.98)
选项
A、香山公司是原告,红叶公司是被告
B、香山公司及其丙市分公司是共同原告,红叶公司是被告
C、香山公司是原告,红叶公司是被告,香山公司的丙市分公司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D、香山公司是原告,红叶公司是被告,香山公司的丙市分公司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答案
A
解析
《公司法》第14条第1款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故丙市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不为合同当事人,所以也不为案件的当事人。因此,香山公司为原告,红叶公司是被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BHL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甲公司向银行贷款50万元,乙以自己的一处房产做抵押并登记,同时提出保证人丙企业为连带保证人为其担保,但未约定实现债权的方式。贷款到期后,甲公司不能履行债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下设有几家子公司,该集团拟于2006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为企业法律顾问提供的法律意见,正确的是()
村民古奇向海德借款人民币4万元,古奇出具的借条上写明8个月后归还,双方并且口头商定不支付利息。借款12个月后古奇欲归还所借款项。双方对归还4万元本金没有异议,但对是否要偿付利息双方发生争议,对于这一问题,以下意见中错误的是:
人民检察院对吴某涉嫌故意伤害一案进行审查后,认为吴某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可以免除处罚。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张某与郭某宅基地纠纷一案,区法院经过审理作出驳回张某诉讼请求的判决后,张某不服提出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现区法院的判决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此时,市中级人民法院如何处理案件?
下列有关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的行为中,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有:()
2010年10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优质涂料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优质涂料一批,共1000桶(大桶),每桶1000元,共计价款100万元;因甲公司资金周转暂时有困难,甲以其一套价值约为150万元的古画抵押给乙公司以担保其贷款的支付办理
根据我国诉讼费用制度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年试卷三第39题)
甲公司将一工程发包给乙建筑公司,经甲公司同意,乙公司将部分非主体工程分包给丙建筑公司,丙公司又将其中一部分分包给丁建筑公司。后丁公司因工作失误致使工程不合格,甲公司欲索赔。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下列哪些民事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并且在适用简易程序进行诉讼中,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前应当先行调解?()
随机试题
“或”门电路的逻辑功能表达式为P=________。
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体包括
下述除哪项外均为钱乙的学术观点
某医院的医护人员工作疏忽造成患者重度残疾,经鉴定机构认定为医疗事故,则下列费用中哪项不属于该医院应该承担的
图形数据的重要性体现在()等几个方面。
产权具有排他性、()、收益性和法律性等基本属性。
通过建立和健全劳动监察、劳动行政管理、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维护正常劳动秩序,这表现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
从以下图形序列中将哪一个去掉后,剩下的图形可以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说明
最新回复
(
0
)